2024年12月26日至28日,“中国市政工程协会管廊及地下空间专业委员会2024年年会暨综合管廊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哈尔滨市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建设经验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的精神,总结经验、探讨未来,为推动我国综合管廊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论坛期间,与会代表还实地参观了哈尔滨市红旗大街区域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深刻体会到高标准管廊建设在提升城市功能和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本次论坛全面回顾了“十三五”、“十四五”期间我国管廊建设的辉煌成就,也为“十五五”期间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建议。
一. 综合管廊发展历程
二. 综合管廊建设回顾
2.1 总体建设情况
截止2023年底,全国城市“五管”总长约367.65万公里,其中供水管道长约115.31万公里,排水(雨水、污水)管道长度约95.25万公里,天然气管道长约104.72公里,集中供热管道长约52.37公里。城市管道规模每年增速8%-10%,2024年我国城市管道“五管”规模接近380万公里。
截止2022年底,全国城市道路总里程约55.22万公里,综合管廊占城市道路长度的1.29%。
截止2023年底,全国累计建设综合管廊项目1769个,建设规模7095公里,投资规模7025亿元,形成廊体4409公里,完成投资4364亿元,我国已成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第一大国。
2.2 政策法规、标准及知识产权情况
综合管廊相关政策法规集中在2015-2016年间,截止2023年底国家颁布的有关综合管廊政策法规文件共332部,其中2016年颁布126部,占比37.9%。
综合管廊标准体系在2015年后飞速发展,截止2024年底,我国颁布的有关综合管廊相关标准共107项,其中国标8项,行标35项,地标43项,企业标准2项,标准图集19项。
在管廊规模化发展的背景下,累计发表了综合管廊相关专利约6300项,论文约8000篇。
2.3 建设模式总结
(1)结合新城区开发,系统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珠海横琴新区综合管廊是目前国内一次性建设长度最长、投资最大、系统最完善、纳入管线最多的综合管廊。
(2)结合重要功能地块开发,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北京中关村地下综合管廊结合中关村科技园开发在地下三层建设了1.9公里综合管廊。
(3)结合新建道路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大多数综合管廊都是结合道路新建,珠海呈祥路地下综合管廊、顺达路地下综合管廊,福建平谭地下综合管廊等。
呈祥路地下综合管廊&顺达路地下综合管廊
(4)结合旧城改造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为建设世博会园区,上海市将浦东和浦西共5.28平方公里内土地整体拆迁后重新规划建设了6.4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广运大街结合旧城改造建设综合管廊。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广运大街综合管廊
(5)结合道路改造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济南泉城路改建,在道路南北两侧各建一条综合管廊,全长1.5公里。
(6)结合中央商务区开发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珠海十字门中央商务区根据规划建设综合管廊;武汉王家墩军用机场整体迁建中央商务区建设综合管廊。
(7)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苏州中心城区结合地下空间整体开发,建设1公里管廊;广州金融城将道路下方整体开发为地下商业、道路、有轨电车建设管廊。
(8)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武汉光谷结合道路下方空间整体开发,将地铁与综合管廊一并建设;深圳市轨道交通四期共建管廊工程包含12、13、14、16号线共建管廊,全长87.27公里,其中66.5公里盾构。
(9)专项管线(供电)隧道综合管廊。我院设计的高新区220kV永丰站电缆隧道工程、高新区500kV金鼎站电缆隧道工程等项目,在电力隧道设计领域积累丰富设计、施工和运维经验。
珠海高新区500kv电力隧道项目&珠海高新区220kv电力隧道项目
2.4 成本控制情况
对2016年来建设的综合管廊进行分析,前几年建设的管廊每公里平均造价约2亿元,主要影响因素是断面体量、埋深和施工工法,3项建设成本约占总费用的90%。
工程造价包括主体结构、基础支护措施、管线及附属设施,分别占比4:4:2。2020年以来,通过减小断面体量、降低埋深、优化施工措施等,严控建设成本,目前每公里投资估算降至1.5亿元(按3舱估算,单舱每公里控制在0.5亿元)。
管廊运维费用主要由管理成本(人工费)、运行成本(能源费)、维护成本(维修监测)等构成,分别占比65%、12%、23%。经测算2022年18条投入使用管廊年平均运维费每公里约103万元(3舱结构,单舱每公里约34万元)。
三. 综合管廊发展展望
3.1 小型管廊应用实施
倡导小型综合管廊的应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T50838)局部修订补充了“小型综合管廊”,浅埋可通行,不考虑人防。内部净高不宜小于1.5m,不宜大于2.1m,检修通道宽度不小于0.8m。与传统综合管廊市政综合舱相比,建设成本约降55%,后续运营成本预计可降60%。
3.2 结合人民防空功能
国家“十四五”规划要求增强城市综合管廊生命线安全韧性,持续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广东省“生命线安全工程三年行动方案”提出聚焦综合管廊生命线工程,容纳城市水、电、气等各类生命线的综合管廊自身防护安全也是未来建设的关注焦点。综合管廊工程落实防护要求原则是有限防护、体系防护、平战结合、经济适用。我院在呈祥路综合管廊、龙濠路综合管廊及平华大道综合管廊项目已经开展相关设计研究工作,构建了综合管廊兼顾防护设计标准。3.2结合人民防空功能
3.3 数字化智能化的应用
(1)智慧管廊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其中全光纤传感监控技术是应用光纤的干涉原理,将光纤作为传感和传输二合一使用,是一种用于实时监测震动声纹分布的新技术。(2)智慧管廊能源管理,实时监测管廊内设备的能耗状况,精准分析和优化能源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3)智慧管廊远程监控与操作。通过云端平台实时监测管道运行状态、环境参数及安全情况。
3.4 结合地下空间、轨道交通等建设并与其他功能统一协调
综合管廊结合地下空间开发、轨道交通等一并建设是未来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重要方式,并与交通设施、工业空间、物流仓储空间、防灾设施及各类规划管线协调发展。
3.5 管廊新型结构材料创新
传统综合管廊结构材料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近年来钢制波纹管管廊、装配式钢制管廊、竹缠绕制综合管廊也有一些试点与应用,随着材料科技的进步,未来会有更多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的材料创新。
衡水钢制综合管廊&大同竹缠绕综合管廊
四. 结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提出“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活动”。未来五年,我国将重点加快实施城市燃气、供水、排水、污水、热力和地下综合管廊“五网一廊”更新建设,预计规模达60万公里。随着国家对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关注,管廊行业逐步回暖,城市综合管廊作为解决“城市脉动”的核心载体,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