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热点,学习先进城市智能交通实践经验,提升我院在智能交通方面的科研技术水平,11月5-6日,我院交通分院的龚文、谢林华、俞艇一行三人前往深圳参加2020第十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
本次年会由科学技术部、深圳市政府指导,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主办,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承办,以“新基建时期的ITS融合创新发展”为主题,聚焦新基建背景下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用跨界融合,来自全国近200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
本次年会基本涵盖了近年智能交通行业的所有热点,包括新基建、智慧网联、车路网联、智慧公路、自动驾驶、交通大脑、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智慧路侧设施以及轨道、水路、航空、静态交通等。
一、专家观点分享
(一)张晓春:《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深圳智慧交通发展回顾与展望》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董事长张晓春介绍了深圳在智慧交通领域的探索实践。深圳市城市管理部门和相关行业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推进了规划决策支持、交通运输管理、交通运行管控等交通信息化系统,他以在福田中心区开展的智慧交通集成示范为例,介绍了深圳智慧交通的先行示范与创新引领,他表示,希望为大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提供深圳样板。
(二)王炜:《城市多模式公共交通效能提升关键技术》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教授、江苏省城市智能交通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炜教授针对因交通供需失衡导致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结合国家战略和民生需求提出了通过建设公交主导的城市交通系统以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思路,包括基于多模式、多层次的公共交通网络构建技术,基于公交主干线绿波通行等技术的城市公交系统快速通行保障技术,以及基于地面公交高效能组织与控制关键技术的城市高品质公交体系构建等关键技术。同时,王炜教授通过“交运之星”系统实例,从服务于公交走廊、网络和线路布局规划角度讲解了公共交通系统交通分析平台的设计方法。
(三)杨东援:《城市交通的智慧赋能》
同济大学原副校长杨东援教授总结了基于智能控制、服务、治理的智慧交通控制架构,他认为,城市交通体系创新正面临“从智能走向智慧”挑战,他提出城市交通技术智慧赋能应注重智能道路建设以适配自动驾驶需求,探寻机动化出行模式变革;决策智慧赋能应注重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决策支撑能力建设,为领导决策者提供真实情报决策支撑;治理智慧赋能强调深入理解交通治理、政策议程机制,构建针对政府重大战略决策问题的平台协作型研究模式,加强与社会、公众的双向沟通。
(四)朱志强:《赋能城市智慧出行,从路网数字化到车路协同》
华为路网数字化解决方案高级总监朱志强认为,在智慧交通体系建设过程中,应通过安全、高效的交通服务满足政府、企业、出行者等不同主体的发展诉求。首先,他提出应通过数据治理构建路网供应与需求管理的平行世界,推动路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现车路双向主动交互、感知共享和协同控制,使能交通智慧化,同时,应以感、联、算、控为核心,构建路网数字化治理和管控的关键ICT能力,实现面向不同主体的差异化服务,从资质准入、行业标准化等方面发力推动数字路网和车路协同产业生态圈发展。
(五)张毅:《车路协同环境下交通大数据服务与应用》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张毅教授认为,车路协同技术是构建现代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其核心功能主要是车辆随时随地互联、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人车路有效协同,他通过三个典型场景为我们剖析了交通大数据服务与应用,包括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停车需求分析、融合服务导向与动态交通影响多目标优化的机场拼车服务以及电动公交区域运行优化调度。
二、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以来,中央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基建成为推动国内大循环核心的重要力量。智能交通可以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落地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在新基建时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而随着城市交通各领域的智能化、信息化逐步实现集成化、数据化运行,同时在自动驾驶、MaaS、交通大数据等技术和服务发展的推动下,在智慧城市的大框架下将交通管理和出行服务更为紧密的结合,也就成为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内生需求之一。智慧多功能杆件、交通大数据共享复用、交通信号交互等,都是这种趋势的表现。
珠海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应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推进智慧网联、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交通基础设施升级和智能化建设,着力构建智慧交通体系,我院也将继续推进智能交通相关技术的融合研究,推动我市智能交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