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0日,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未来城市实验室主办的“面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城市设计CIM平台”专家研讨会隆重召开。会议以探讨传统规划设计行业与互联网IT行业结合的技术方法和应用场景为主题,主要研讨规划转型期进行跨界融合的技术特点及核心优势,从互联网思维、计算机算法、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等方面探索规划行业难点痛点的解决方案,并深入探讨高质量城市发展、智慧规划设计的有效技术路径。党安荣教授、杨俊宴教授、孙世友教授等行业专家做主旨报告并发表见解。
专家观点
(一)党安荣教授:面向未来城市发展的CIM框架
清华大学党安荣教授从CIM的空间框架、CIM的模型框架、CIM的平台框架来高屋建瓴的介绍了面向未来城市发展的CIM框架。他认为未来城市的发展将会受到需求牵引、技术推动、政策导向等方面的影响,需求牵引将会引领韧性城市、海绵城市、宜居城市的精细化、高质量、持续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协同技术将会推动时空大数据、协同大平台、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生态文明、以人为本、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将会指导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分、空间治理方面的落地,同时也受到了数字中国、智慧城市、新基建等新思维、新理念的引领,进而推动BIM、GIM、SIM向智慧治理方向发展。
党教授从物质空间、信息空间、认知空间三个维度来介绍了CIM的空间框架,从BIM、GIM、SIM三个模型来阐述了CIM的模型框架,从数据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应用服务平台三方面来展开介绍了CIM的平台框架,为建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城市提出了新思路。
(二)杨俊宴教授:从设计到管控—智能平台中的城市设计数字化转译
东南大学杨俊宴教授认为构建高质量可持续的未来城市CIM平台建设工作就像建设隧道的两端,其中一端是以CIM平台为核心的技术工作,另外一端是城市设计的数字化工作,前者是在基础端,后者是在业务端,当某个时间两端能够汇合就是隧道打通的时候。
杨教授从规划业务的角度出发,主要讨论从城市设计内容转化到CIM平台下管控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即城市设计的数字化转译。杨教授及其团队从工作实践出发提出了囊括谱系、规则、报建最终到平台的城市设计数字化转译路径。随后他从谱系传导、管控规则、数字报建、平台管控4个方面展开论述,将CIM技术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打通了从设计到未来城市的隧道。
(三)孙世友教授: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动态规划设计CIM平台构建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孙世友教授指出新时代城市的智慧建设应该强调万物感知、万物互联、社会更加智慧、以人为本持续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一个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过程。
孙教授从城市、信息、模型三个维度对CIM提出了新的定义,他认为CIM是新时期新阶段特定的代名词,具有“时间维+空间维+业务维”高度动态融合属性。他对CIM的理解分为四个阶段: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阶段为BIM的数字化阶段;C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阶段强调城市的信息化管理,这个阶段融入了IoT物联的感知;City Intelligence Management进入了AI的智慧化阶段;最终CIM可能会逐步发展成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阶段。
孙教授总结到动态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CIM的目标是科学合理地支撑动态的城市规划设计。在未来的动态城市规划设计应实现基于多业务、多模式的规划设计CIM组件,服务于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除上面几位专家的精彩分享,还有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教授及规划设计单位、信息技术企业的学者精英也从自身实践出发,阐述了如何打造高质量可持续的未来城市CIM平台,进而赋能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学习感悟
本次会议云集了学术界和行业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从信息化思维、计算机算法、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等方面探索规划行业难点痛点的解决方案,并深入探讨高质量城市发展、智慧工程设计的有效技术路径,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倾听了各位专家学者对未来城市CIM平台的理解,重构了CIM的认知体系,学习了国际前沿的传统设计行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宝贵实践经验。
本次大会带来了许多启发和思考,未来传统设计行业与信息化技术跨界融合将成为设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我们要以院信息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的信息化顶层设计为指导,继续完善我院科研项目“城市信息模型CIM三维可视化平台”的研发工作,实现设计业务、多源数据、智慧工程融合的场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