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学习交流
领略大国基建之魅力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前往深中通道考察学习

2021年4月23日,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栋博士带队,中心副总工程师黄向平、李东洋博士等一行8人前往深中通道考察学习。深中通道工程是我国继港珠澳大桥之后的又一项世界级的“桥、岛、隧、地下互通”集群跨海交通,规模空前、建设条件异常复杂、综合技术难度再上新高,建成后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主动脉。深中通道东接机荷高速,跨越珠江口,西至中山马鞍岛,与规划的中开、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对接,主体工程全长约24km,包括6.845km的沉管隧道、东西两座人工岛和约17km的桥梁(伶仃洋航道:悬索桥,主跨1660m;中山大桥:斜拉桥,主跨580m)。

 

深中通道的建设将彻底改变粤港澳大湾区珠江两岸的交通格局,使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间一小时生活圈真正形成,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升国家竞争力都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本次主要参观了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深中通道S06标段的中山大桥建设现场。

 

dee5d79688024052f36473251937eecc_132a59bd-a330-47c0-94ee-bcea4c33c03c.jpg

图1 参观人员合影

 

d17072aa9360f90e9a71a60aec07bbe7_f755ceeb-6ce5-4209-9258-93bf64399722.jpg

图2 中交二公局介绍工程情况

 

中交二公局一公司副总经理兼深中通道S06标段项目经理毛奎、深中通道S06标段项目常务经理徐冬生对我方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详细介绍了中山大桥的概况和建设现状。中山大桥为主跨跨径580m的钢箱梁斜拉桥,全长1170m,为5 跨连续结构,跨径组成为(110+185+580+185+110)m。主梁采用流线型扁平整体钢箱梁,主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约213m。现阶段中山大桥引桥段及桩基完成85%,承台、墩身、盖梁均完成超过40%,主塔完成70%以上。基于中山大桥的建设,中交二公局展开了大量的工程科研创新,例如:采用“浮吊+导向架”的方式进行钢护筒的打设;改进旋挖钻机施工流程,大大提高桩基施工效率;盖梁钢筋采用工厂预制,驳船运输,整体吊装的施工方案,实现高比例的装配式施工,减少海上施工工序,缩短施工工期、提升施工质量。作为世界级超级工程,深中通道的信息化应用处于行业前沿,项目经理详细介绍了深中通道的信息化应用情况,如利用智慧深中协同平台管理系统实现电子文件交换、智能无纸化管理,提高项目协同管理效率;深中通道综合质量监控中心实现了智能化建造、监测及管控。

 

在听取中交二公局一公司对S06标段的讲解后,黄向平介绍了我院工程中心的总体概况、研究方向、项目成果与未来规划。在讨论深中通道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BIM应用创新点之余,双方还深入探讨了未来在桥梁工程防灾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技术、BIM技术在桥梁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合作。

 

429b3d62dab56d4a287040682a8af131_f6b2e3cf-0f66-4dcd-9ae7-5241d9dec540.jpg

图3 桥梁工程信息化应用 

 

90c7b299b9ef5cc4d9ca463e28b9400b_58c751f1-95ce-42e0-9dec-f050047f1f08.jpg

图4 俯瞰建设中的深中通道

 

会后,参观了深中通道工程现场。俯瞰整个深中通道,整项工程已规模初现,蔚为壮观。随后参观了深中通道的智慧梁场,该预制场以BIM技术为核心,建立了智能监控监测系统、钢筋自动化加工系统、混凝土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生产现代化、智能化,管理数字化、精细化,从钢筋加工到混凝土浇筑,全过程信息化管控,每片箱梁的制造用时从传统的20天缩短至12天,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实现桥梁预制全程智能建造,体现了我国桥梁智能建造的尖端水平。

 

93f1f28a4ab8d4c7aadda7b06e5bdb1c_53992c4a-b37f-4a2b-9588-223ae868af5a.jpg

 

8630ac4bd9011d3da30540a0a70da8a0_3131c5c5-1565-4065-bc73-0b9a54d2a802.jpg

图5 智慧梁场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技术研究成果产业化,积极推动工程技术领域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关键性的技术研发与新业务孵化工作。通过本次深中通道的参观学习,我们在领略超级工程的魅力之余,在交流中也积极推动双方在科研、技术方面的合作,争取通过参加国家级工程,与高水平技术团队合作,解决工程应用中的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难题,促进我院主体业务的技术升级,为主体业务创新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