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横琴杧洲隧道穿越马骝洲水道,北岸接环港东路与洪湾大道交叉口,南岸接横琴岛西北部厚朴道,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重要的对外联络通道,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60km/h,路线全长约3.0km,其中隧道段总长约1.74km,北岸接线道路长约590m,南岸接线道路长约649m。项目主体为双管单层双向六车道盾构隧道;隧道外径D为14.5m,内径13.3m,构件宽度2m,隧道底埋藏深度20~39m,最大坡度4.8%,最小转弯半径800m,其兼具超软土地层、超浅覆土、超大直径、超小间距(四超)特点,国内外相类似工程尚为少见。
8月18日下午,大横琴城市新中心发展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部经理刘爽,中铁十五局集团杧洲隧道项目副总工程师李少华博士一行到访我院,听取了我院与深圳大学联合承担的《海域超软土地层浅埋大直径盾构隧道建造与风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科研项目进展汇报。会后,于8月23日上午,由我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栋带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政设计分院、桥隧与地下空间分院一行近20人前往杧洲隧道盾构施工现场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参观交流。
【科研进展汇报篇】
8月18日进展汇报会上,课题组首先总结分析了杧洲隧道的工程难点:
(1)隧道区域内淤泥层深厚,其中南岸达30m,较深厚的软土地层带来盾构姿态难控制的问题,易造成管片错台、隧道轴线偏差超标等不良后果。
(2)隧道区间上覆土多为0.6-0.7D埋深,超浅覆土开挖面主、被动极限支护压力差值小,盾构掘进时既要防止覆土层沉降塌陷,也要防止击穿覆土层。
(3)隧道左右线间距最小0.7D,最大不到1.7D,线间距较小的情况下,后施工隧道容易造成已成型隧道结构位移和变形。
(4)长距离穿越马骝洲水道,对地层和隧道结构的变形要求高,需避免地层过大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管片破损、渗漏水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行了针对上述工程难点所确立的5项子课题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的介绍。
随后,课题组展开各子课题的研究进展汇报,详细介绍了课题组近期在现场取样、数值仿真分析、室内试验、现场监测、智能算法等方面所开展的工作。结合经济性和加固效果两方面考虑,课题组提出了地层加固土层的合理厚度;同时,以地层和既有隧道位移、衬砌变形及内力等综合评估,课题组建议相类似的曲线盾构隧道工程采用“先掘进曲线内侧隧道,再掘进曲线外侧隧道”的施工顺序。
最后,课题组汇报了当前本项目已取得的科技成果,包括已发表论文7篇、在投论文5篇、申请发明专利3件、申请实用新型2件、申请软件著作权3件,并介绍了下一步研究计划。
课题组汇报完毕后,业主对课题组所做工作表示了肯定,并指出研究团队应尽快完善科研监测方案,紧跟盾构掘进进度以免错过最佳时机,下一步继续加强业主-施工-设计-科研等多家单位的交流,加强科技成果与工程的结合,实现科研对项目生产促进作用的最大化。
【现场参观交流篇】
8月23日上午,我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栋、副所长李东洋,市政设计分院总工程师黄志华,桥隧与地下空间分院副院长黄夏寅等一行近20人前往横琴杧洲隧道现场参观。
一行人在大横琴城市新中心发展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遵豪、中铁十五局集团杧洲隧道项目副总工程师李少华博士指引下,先后进入到中铁十五局杧洲隧道项目部、展厅、盾构施工控制室、管片存放场、“振兴号”盾构机内部观摩,听取现场技术人员介绍和互动交流,让较少接触到盾构隧道设计施工的我院设计人员对杧洲隧道工程概况、盾构技术发展历程、“振兴号”盾构机施工工艺流程、盾构隧道管片预制拼装与止水工艺、盾构施工安全控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我院与国内高水平盾构隧道工程施工、建管企业之间的联系。
参观人员与“振兴号”盾构机模型合影
参观人员学习“振兴号”盾构机施工动画
参观人员学习盾构施工监控系统
盾构隧道管片存放场
参观人员深入盾构机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