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借鉴学习国内先进地区的建设理念和规划体系,近期,在桥隧与地下空间分院领导的支持下,隧道与地下空间设计所与公路设计所成立了四人考察组,前往重庆直辖市解放碑地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参观学习考察,收获颇丰。
一、地下环路设置的必要性和作用
1. 研究背景
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交通的支撑与运作,动态交通的畅通与静态停车的便捷与否则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在过去的20年中,城市建设往往更重视动态交通设施建设(如道路、立交等),却忽视了静态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静态交通跟不上动态交通设施的发展,阻碍了整个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目前国内汽车保有量激增,停车难情况日益严峻,本次拟选取重庆解放碑地区作为重点研究区域,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解放碑地区作为重庆市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其停车位需求量庞大,尽管其地下停车位资源丰富,但之间缺乏联系,不能实现资源共享,不便于市民出行,且地面交通复杂,通往停车位的路线曲折,南北走向联系较弱,交通集散严重依赖东西向结构性道路进行转换。因此,建立一个包含停车库连接通道、外部干道连接通道的地下路网,迫在眉睫。随着解放碑地区地下停车系统(解放碑地下环道)的实施建设,未来将在解放碑地区地下形成连接数十个停车库、上万个停车位的地下道路系统,这一系统将彻底改变解放碑地区道路交通组织格局,改善解放碑地区交通集散能力。因此,如何建立一个服务范围广、交通组织合理、连接效率高、服役设施安全的地下路网,是我们这次参观学习重点关注的要点。
2. 地下环路设置的必要性
以解放碑地区为示例:解放碑CBD是重庆最繁华的“双百亿”商圈,客流巨大,停车泊位却奇缺。为进一步提升解放碑当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保证其中心商务区的核心地位并充分发挥其经济功能,不能让交通成为其发展瓶颈,如何让车辆进得来、停得了、出得去,是城市管理不可回避的必然问题。首先要破解的就是在解放碑复杂的商业环境和地理环境下,因地制宜,统筹兼顾,设计出一个相对完善的环环紧扣的综合交通系统,有效解决解放碑停车难、交通堵的问题。
由于该片区为老城区、繁华商区,现状道路不具备拓宽增容条件,凸显了地下空间建设地下环道的先决条件唯一性。针对该区域建筑林立、道路曲折的特点,建设地下环道成为解决当前诸多困难的首选,其有两大核心优势:疏解解放碑区域地面交通拥堵的问题、提高地下车库的使用效率,且完全不会对现有的复杂地面格局产生任何影响,不影响城市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3. 地下环路起到的作用
地下通道将周边地块停车场全部联通,其中包括重宾酒店、世贸中心、万豪酒店、十八梯、长滨路、大都会、金融街、会展中心、地王广场和艺术中心等数十余、,增加了相邻区域的停车互补性,且地下环道是与最底层车库连接(停车场最大层高为-8层),强化了底层车库的利用效率。地下环路解决了停车场出入口的不足、停车场利用效率低、地面道路拥堵等众多难题。
二、地下环路设置的必要性和作用
1. 交通组织整体方案
解放碑地下环道的交通组织采用单向双车道方案(局部受限单车道),地下环道一期、二期工程已于2017年通车试运行,现状断面最大交通量约为4000pcu/日以上,高峰小时交通量约为523pcu/h(数据来源于环道管理处)可基本满足现状通行需求。
解放碑地下环道道路等级为城市地下道支路,设计速度为20~40Km/h,平曲线最小半径20m,最大纵坡8%最小纵坡0.3%,停车视距20m,单条车道宽度为3m,最小净高3.5m。其中全部地块的地下空间均采用双侧侧向闸机或者匝道开口方式接入地下环道,开口间距满足规范要求不小于110m。
2. 交通设施及出入口布置方式
解放碑地下环道的交通标志标线设置方式:满足间距的情况下,车库进口段主线采用部分白实线、满足间距的情况下,车库出口段主线采用部分白实线,交通标志牌采用电子灯式。
各地块车库出入口设置闸机:地块闸机与主线边线间距10余米,保证2~3辆车的停车等待空间;部分闸机配合地块开口方向考虑左侧通行。
3. 工程实际运行状况
通过在早晚高峰实际体验及考察,解放碑地下环道实际运营效果较佳,于早晚高峰时期均未产生较长等待车流,各灯控交叉口排队等候车辆均未超过10量,整体运行通畅,车辆行驶舒适,效果达到预期。
三、考察活动收获总结
通过借鉴学习解放碑地下环道工程的建设经验,我们总结学习出部分可后续继续完善补足的地方,如导航不方便、受现状影响部分接入地块进出口的设置不合理、地块入口处无剩余车位信息提示等。通过这一次对解放碑地下环道工程的学习交流,我们收集到了很多数据资料信息,更是学习到了重庆市的交通管控模式等众多细节,对我院日后开展相关地下空间工程的设计工作埋下了良好稳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