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8日超大城市武汉出现非常规性肺炎病例,12月30日武汉市发布救治紧急通知;2020年1月23日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限制人口外流。病例激增,监测失效,防疫应急医院不足,1月24日临时开建武汉火神山医院,要求2月3日完工。1月25日武汉及周边城市医疗物资缺乏告急,各省市、社会团体等捐助,武汉红十字运转失灵。1月26日开建武汉雷神山医院,解放军医疗队驰援武汉,联勤保障部队紧急调拨防疫物资支援武汉。2月各城市派出救援团队,2月10日建立省际对口支援救治工作机制。截止目前,疫情初步得到掌握和控制,各城市逐步开始复工。此次疫情的爆发,在编制珠海市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大背景下,结合综合防灾编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以支撑珠海健康城市的发展。
1.疫情下的城市综合防灾的思考
1.1需要加强城市规划体系与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融合
(1)探索国土空间规划、应急管理、军地融合的管理体系
2018年以来我国形成了国土空间、应急管理、军民融合发展三个大体系,在本次疫情防疫战中,解放军医疗队、联勤保障部队等在应急管理中物资调配、物资储备等得到体现。
(2)城市规划体系应注重人文、人居、环境卫生等。
武汉作为全国超大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又是交通枢纽中心,人口流动快,疫情起源在华南海鲜市场,局部环境差,空气流通差,不利于环境改善。未来城市在人居方面,不但要注重大环境的改善,还应注重微观环境影响,提升人居环境。
图1 城市环境模拟
(3)应合理划定镇街、社区等行政范围,提升应急管理高效性
本次疫情防控中全国大多小区实行封闭,街道办、社区在防疫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镇街、社区等行政区划分应依靠自然地理环境、水网分布、山体资源、主干交通路网等划分,采用生态蓝线、绿线等分割,构建健康安全的防护圈。通过市、区、镇街、社区、物业等多级管理,提升精细化管理。
图2 社区、村疫情防控管理
1.2应合理确定城市空间结构及设施配置标准
(1)国土空间应综合考虑城市空间结构
国土空间规划在城市开发建设下要结合城市安全理念合理定位,确定城市空间结构,结合现代化管理体系,合理开发。现阶段北京、上海、广州等超大城市人口集聚,尤其重点商业中心、交通枢纽等人流量大,在面对城市疫情、恐怖袭击等其韧性差,极容易造成灾害链、灾害群发生。因此在新一轮国土空间下应重新思考,探索新的城市空间结构,保障城市综合防灾能力。
(2)合理配置设施,为城市重要设施留有弹性
本次疫情中“火神山”、“雷神山”应急医院建设备受关注,其建设选址要求高,对城市交通物资运输、人员隔离场地及配套设施、医疗设施废弃物处理、废水处理等都有特殊要求。同时武汉红十字会物资仓储不足,社会团体捐赠物资难以有效调度,此次可以看出在城市开发建设时应结合城市综合防灾,明确哪些设施作为城市应急保障设施,并对不同保障等级设施用地留有一定空间,保障在应急情况下能够启动应急预案。
图3 城市空间弹性绿地
(3)注重应急资源储备,保障应急物资需求
2018年国家成立应急管理部,逐步趋向完善,但从本次武汉疫情可以看出,现阶段应急物资仓储体系尚缺,社会捐资到湖北省、武汉市物资调度出现严重失控,省级、市级、区、镇街等应急物资场所不足,物资储备也不足,相对比京东、顺丰等市场运营仓储尚有一定差距,现有物资储备种类、物品等难以应对城市疫情发展,今后应急物资场所上应建立不同层级管理体系,应根据城市风险评估和灾害应急预案配置,打有准备的突发战,保障灾害发生时能够有效应对灾害。
1.3注重城市风险管控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
(1)开展市、区、镇街综合风险评估,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
武汉疫情从开始疑似病例到武汉封城,将近2个月,政府在整个风险评估及扩大影响上缺少风险控制预案,不能对风险影响及时作出精确的评判,导致武汉全面爆发直接封城。从风险控制可以看出城市风险评估的重要性,风险评估不但要综合考虑台风、暴雨、风暴潮、地质灾害、雷电等灾害,还要考虑大区域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水源安全、疫情病毒、计算机病毒等风险。结合不同层级风险评估结果提出设施配置标准,其对城市防灾工程设施、应急避难设施、应急服务设施、应急保障基础设施直接相关,需要科学编制灾害应急预案。
(2)加强灾害、疫情监测及预警应急管理平台,提升防控水平
疫情下“全国疫情实时动态”、“ 新冠肺炎实时疫情追踪”、“ 新冠肺炎小区速查”发布后,可以查询疫情病例实时分布、同乘查询等,可以有效的追踪病例。本次疫情推动了大数据监测手段产生,今后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灾害、疫情进行监测、预警,自然灾害可以提前预警,实现重大物资调度等,提升防控水平。
图4 大数据下的疫情监测
图5 依托5G手机信号人员定位追踪
(3)合理划分救灾单元,提高救灾能力和水平
按照规划组织结构,划定救灾单元。按照基本城市组团、邻里单元的空间(区、镇街、社区等)划定范围,调整区域行政管理单元。在各行政区(功能区)范围内利用快速路网围合,形成完整的基本城市组团,合理安排基本城市组团的居住、就业、游憩和交通功能,提高精细化管理、救灾能力和水平。
2.对珠海综合防灾规划编制的建议
(1)开展珠海市城市韧性及空间结构研究
现阶段珠海初步开展了韧性城市的相关研究,但在韧性城市建设分解指标方面还不足,落地性不强,很难从具体项目或管理上体现,今后应进一步加强韧性研究,细化指标和评估,将韧性城市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建设。
(2)编制珠海市城市风廊道及建筑风环境规划
重视城市通风廊道的规划建设,城市开敞空间面积、城市建筑的布局以及路网分布形态等对城市风环境相关,合理的开敞空间促进城市通风,道路路网形态与街道宽度、几何形态,促进城市通风廊道的形成。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建筑形态等构建城市建筑局部通风廊道。
(3)开展珠海市、区、镇街三级风险评估
加快大数据建设,由小的社区细胞单元开始评估,逐级向上,提高评估准确性,编制珠海市、区、镇街三级风险评估,纳入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
(4)编制珠海市、区、镇街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既要考虑防风、防汛、防地质灾害,又要对公共卫生安全、人为灾害、社会灾害等灾害,在编制中要与各部门专项规划有效衔接,推动建立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市、区、镇街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体系。
(5)编制珠海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
防灾避险绿地系统是具有弹性功能系统,是分类细化、安全疏散、平灾综合利用的系统,结合城市公园、沿河绿带、城市绿地、城市广场及各类学校的运动场地,科学设置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完备的防灾公园、临时医疗点、临时避险绿地、紧急避险绿地、隔离缓冲绿带和绿色疏散通道等,形成一个防灾避险综合能力强、各项功能完备的城市绿地系统,为市民提供安全的综合避险生活带。
(6)编制珠海市应急仓储场所及物资配置规划
应急仓储场所坚持市、区、镇街、社区四级平战结合模式,建立与商业点仓储合作动态储存,结合风险评估、应急通道、基础设施保障等储备应急物资及设施,保障应急需求,结合风险制定配置标准,提升我市救灾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7)建设珠海市城市应急管理一体化平台
应急管理平台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部分,其能够高效的对人员、风险、资源、场所等集成,能够实现区域数据化、可视化的资源共享、资源调配、资源供给。
(8)开展珠海市防灾社区创建工作
防灾社区建设是以人为本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终端,是在疫情控制、灾害救援的直接接触对象,防灾社区创建同时加强防灾意识、防灾自救等宣传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