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院内新闻
座谈交流|水务与环境工程分院同中山大学土木学院城市水务团队 开展交流座谈

7月3日,我院水务分院与中山大学土木学院城市水务团队在院802会议室开展交流座谈。中山大学土木学院副院长林凯荣教授、涂新军教授、冯翠杰副教授、孙晓燕副教授、庄鲁文副教授、孔秀娟副教授、甘文慧助理教授、罗威博士后、姚泽媀博士后,我院副总工程师王波、工程中心主任李栋、水务分院院长谭庆俭、分院总工徐晓明、分院副院长朱玉玺、原水务分院总工付朝晖等参加了会议。我院对中山大学土木学院水务团队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

 

c46970eb403699ac7d4cf2443e5fd1f4_50a32152-6736-41db-9da5-52a8258b8485_t=1689239084806.jpg

 

会上,原水务分院总工付朝晖致欢迎词,介绍双方参会人员。水务分院院长谭庆俭介绍了我院发展历史、院组织架构、人员规模、资质等级等情况。随后重点对水务分院的技术力量、业务情况、科创交流、业务拓展方向进行了详细介绍。水务与环境工程分院成立于2018年,由给水排水、环境工程、水工结构、水文与水资源、电力通讯、燃气等专业人员组成,下设水务设计所(综合管廊研究所)、水务规划所(海绵城市研究所)、水利设计所3个业务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9人,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37人,占分院人数的63%;现有中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39人,占分院人数的66%;国家注册工程师13人。主要的业务及研究方向包括珠澳水资源保障、城乡供水安全、节水城市、城乡污水治理、城乡防洪安全、水环境治理、河湖长制、碧道建设、海绵城市、综合防灾、水土保持、智慧城市、电力通信、燃气系统、综合管廊、环境卫生等领域。已完成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咨询项目400余项,获得国家级奖项10项,省市级奖项30余项。

 

中山大学涂新军教授介绍了土木工程学院、城市水务团队情况。1931年,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成立,2016年,根据国家和地方对先进科技与高端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洋强国等重大战略需求,中山大学成立土木工程学院,复办土木工程学科,并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教授担任首任院长。2018年,水利工程学科从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调整至土木工程学院建设。土木学院将土木与水利、交通、海洋工程等学科融合发展,以"水土交融"为特色,以水—土(岩)—结构耦合体系的灾变防控共性关键问题为主线,重点发展基础设施运维、地下空间工程、海洋土木工程、城市水务、水资源水生态、河海动力过程6个学科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土木"工程学科。其中,城市水务学科主要研究城市水文规律、城市洪涝灾害预警预报与风险评估、海绵城市规划与低影响开发、城市水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城市水务规划与管理、城市水环境保护与修复、大数据与智慧城市水务、城市给排水管网运行管理、城市内涝防控建造维护材料与构造、城市水污染控制工程、韧性城市等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总体发展思路为一个核心领域(海绵城市与城市洪涝潮灾害防控)、二个重点研发方向(智慧水务(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城市水务系统)、城市水利用与保护(特大城市供排水和污染治理工程))、 三个重点建设平台(试验场(海绵城市与径流试验场)、仿真系统(智慧城市水务仿真模拟系统)、实验室(城市水处理新技术和管网腐蚀调控技术研发))。随后,中山大学冯翠杰副教授对城市水务团队水环境研究工作进行介绍:针对水污染重点问题、新型污染物污染以及城市水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山大学水务团队目前重点研究方向为空天地遥感水环境监测、水质指纹监测溯源追踪技术、水体污染物迁移转化机制及治理技术、排水管网综合管理和环境生物技术等。

 

随后,双方就未来的合作意向展开深入地交流,并达成了共识。我院水务分院同中山大学水务团队在研究方向上高度契合,双方均诚挚地表达了合作的意愿,重点的合作方向包括水文水资源研究,流域水环境模型、咸潮上溯模型研究,各类灾害风险评估、防灾减灾研究,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智慧水务管控系统研究,水生态、近岸海域生态修复研究,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研究,管道耐久性、防腐技术研究,基于实验室分析的其他科研类项目等多个方面。未来双方将加强沟通,深化校企联动,发挥各自优势,立足珠海,立足湾区,携手共同推动珠海、广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