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珠海的珠江西岸核心城市地位,打造珠中江都市圈,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澳珠极点建设,我院特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亚平,于5月12日上午举办《从都市区到都市圈:大城市地区发展的大趋势》专题讲座,我院副院长陈思宁、总规划师陈德绩,以及规划设计分院、政研中心、总工办等部门同事参加了讲座培训。
黄院长从世界大城市空间发展及结构演化的过程规律谈起,分析提出现阶段中国大城市空间组织的两种基本形式:核心都市区和全域都市区,并结合当前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指出大城市地区未来的发展将从都市区走向都市圈,并简要介绍了武汉都市圈和武汉城市圈空间协同的战略部署和发展策略。
欧洲8大巨型城市区域
黄院长指出,从工业革命推动现代城市发展整个发展历程来看,世界大城市空间发展和结构演化大致可分为三大阶段:(1)19世纪工业革命后的城市:高密度集中式单中心城市;(2)20世纪郊区化城市:低密度分散化的多中心城市;(3)21世纪区域城市:多中心网络化城市。同时,他结合法国大巴黎地区规划、大芝加哥都市区2040区域框架规划、东京首都圈的地域空间结极格局等案例,提出世界大城市空间发展具有范围区域化、结构多中心化、单元分散化的共同发展趋势。
国外典型都市圈100km范围内人口密度
国外典型都市圈100km范围内城乡建设用地分布
进而,黄院长认为现阶段中国大城市的空间组织形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武汉、南京等超大城市为中心的核心都市区,这种类型的都市区中心城市首位度较高,是区域较强的发展极,能够有效带动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另一类是以上海、深圳为代表的全域都市区,此种类型的都市区因为全域城市化水平较高,因此基本呈现弱核多中心网络式的空间结构。
上海和武汉100km范围内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特征
他认为都市区、都市圈和城市群有以下关系:(1)都市圈是核心城市及其外围次级城市形成的城市紧密联系区;(2)都市圈是大城市区域化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城市区域协同収展的主要空间范畴;(3)我国现在开展的都市圈规划普遍范围偏大;(4)都市圈目前已正式进入国家战略视野,但相关研究与规划实践不足。从未来大城市地区的发展趋势来看,必将由单一的都市区发展走向区域协同的都市圈发展。
国内部分都市圈100km范围内人口密度
国内部分都市圈100km范围内城乡建设用地分布
黄院长对都市圈发展大趋势的精彩演讲,让我院技术人员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受益匪浅。未来,我院将持续邀请高水平专家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不断提升我院技术实力和专业品牌。
黄亚平院长与我院副院长陈思宁等技术人员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