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学习交流
学习回顾|2023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

一、导读

7月19-20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指导,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3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合肥顺利召开。年会以“夯实数据底座,做强创新引擎,赋能多维场景”为主题,54位专家与会交流探讨,来自全国各地行业单位的6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共同探讨新形势下规划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加强和促进各地规划信息化建设的交流与合作。我院信息中心、政研中心共三名同事报名参加,现将会议干货整理出来供大家了解和学习。

 

ae0755d89c490cd9e66b04d98f5518bf_81a9bc49-88c6-4f52-896c-3faf82db1a4f_t=1692329824716.png

2023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参会人员合照

c65d2bedeb93a1c6b7992e35f956da28_4eb2dc12-3a43-4f20-91ab-cd3bc5c50f70_t=1692329824716.png

2023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开幕式

 

二、精彩报告和干货

1. AIGP规划系统——吴志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监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

吴志强院士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前沿应用,团队长期追踪全球前沿AI技术,并首创了CityGO城市智能推演模型。近年来,针对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发了多项有效的AI辅助规划设计技术工具,建构了从规律、到诊断、再到设计推演的AIGP智能规划系统。围绕AIGP,吴志强院士发布了在该领域的关键性研究成果,并结合技术创新以及应用场景提出未来AIGP的发展构想。

 

2. 实景三维中国赋能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陈军,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一级教授

陈军院士指出在三维空间研判,依靠时空知识决策,是深化国土空间认知、做好国土规划与治理研究的一条有效路径。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将多维动态的现实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数字化,构建真实、立体、时序化的实景三维数字空间,将成为国土空间研究和规划治理的全新手段。最后,陈军院士介绍了国家这方面的总体安排和重要进展,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

 

3. 智慧城市大数据与城市规划——叶嘉安,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设计系讲座教授及陈道涵基金教授、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

叶嘉安院士提到智慧城市大数据与城市规划智慧城市的建设产生了很多大数据,这些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结合,产生了不少数据分析和模拟的新方法和应用。叶院士重点探讨了智慧城市大数据在城市规划的应用和限制以及对未来智慧城市规划的影响,提出智慧科技和城市分析将使城市更加有效率和可持续,新智慧科技和大数据能大大缩短调研和监测的时间。

 

4. 广州市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探索与实践——邓堪强,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邓堪强副局长围绕广州市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的总体概况、核心内容以及思考展望展开报告。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是支撑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重要举措,广州作为自然资源部唯一市级国土空间规划试点城市,深度参与了自然资源部多项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工作。邓堪强副局长介绍了广州全面整合遥感、调查、手机信令、测绘等多源异构时空数据,精准描绘“人-地-房-业-境”动态底图底数,搭建了“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提供了智能监测、实时预警、定期体检、精准反馈的全流程评估技术支撑体系。

 

5. 主动城市感知:范式、方法与应用——龙瀛,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研究员

龙瀛研究员分享了城市环境及动态性的精准监测对当下的城市规划和城市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且富有挑战性,但传统传感方法的时空精细度难兼顾、人力物力成本高,数据导向而非需求导向的被动城市感知方法束缚了研究范围,均难以满足其需求。龙瀛研究员指出,近年来兴起的主动城市感知方法,能更灵活地根据需求调整,虽尚未有相关的研究系统地总结采集指标、各需求场景下适用的采集模式及实施方法,但固定感知、移动感知和耦合感知这三种感知范式已经在研究中得以实践。

 

6. 国土空间规划监测网(CSPON)理论认识与技术路径——蔡玉梅,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标准与政策所负责人、博士、研究员

蔡玉梅所长针对建设国土空间监测体系,强化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求,提出构建多尺度国土空间规划监测网络(CSPON)的基本理论、整体框架和关键技术,并以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为例,阐述智能化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的具体路径。

 

7. 数字化技术赋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振兴——庞前聪,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珠海市规划编审与信息中心原主任

庞前聪副主任委员从一名技术工作者的视角出发,结合近几年东西部协作工作实践,重点介绍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中所做的一些探索。庞前聪副主任委员强调,凤冈县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强化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东西部协作为助推、社会组织和属地群众共同参与这一模式,通过数字遗产、数字政务、数字农业等实例进行探索,充分阐明了文化是乡村发展的灵魂,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根基,乡村治理是振兴的保障,而数字技术在乡村振兴的整个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凤冈的做法值得推广。

 

8. 北京大数据城市体检体系构建与创新实践——张晓东,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数字技术规划中心主任、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张晓东主任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数字化已成为重塑国际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张晓东主任介绍了大数据如何应用于北京城市体检体系的构建中,并讲解了提升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能力、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的创新实例。

 

9. 时空认知计算与城市认知大模型——茅明睿,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CEO

茅明睿委员简要介绍了知识图谱技术的基础知识、时空知识图谱的发展趋势和城市治理知识图谱体系,并以多检协同背景下的城市体检评估诊断为例,阐述了时空认知计算在城市体检系列工作中的应用,以及AIGC发展背景下城市认知大模型的研究进展,包括大模型与知识图谱技术的融合、大模型与时空信息关联表达、大模型支持下的城市认知报告生成和智能问答服务等方面内容。

 

10. 专题论坛:国土空间数字化转型下的CSPON建设

围绕国土空间智慧治理,聚焦规划决策思维变革与理念转型、规划智能技术落地应用、规划实施精准管控与监督等方向,研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新思路、新探索、新应用。CSPON的建设主要面临数据融合和感知体系尚未形成,协同与共享机制不健全,综合分析能力缺乏的三大问题。展望未来,需要强化从数据模型到知识模型的信息认知维度转变,实现从定性可视到定量推演的技术能力升级,推动从传统规划到智慧规划的智慧水平提升,完成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到CSPON的监管网络迭代。作为值得借鉴的先进案例,熊伟副主任以《CSPON中的“生成式实施”与“主动式监督”》为题,重点介绍了如何基于既有信息化工作基础,通过数据治理与计算赋能,提升对规划实施的感知能力、把握能力与引导能力,构建城市级CSPON的技术框架,推动规划实施监督从“被动式监督”向“生成式实施”转变,以探索CSPON的构建与实践。对于构建CSPON的生成式实施及主动式监督,熊伟副主任认为,CSPON是实现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全流程信息化转型的重要抓手,“生成式实施” 通过数字化的方法,串联调查监测、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和监督督察等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全环节,是助推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的智慧化转型的关键路径。面向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及高效能治理水平目标,有必要通过“主动式监督”,实现对城市偶发性事件和趋势性发展模拟推演,从而直接服务于城市治理的各项决策,建立从空间“监测”到治理“决策”的行动路线。

 

三、经验与总结

本次会议分享了很多创新成果如AIGP、国土空间数字化转型下的CSPON建设、驱动土地管理创新技术、助力空间智治的大模型等,这次会议表明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应用成效已逐步显现,未来在城市规划设计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明显,实景三维和大数据将继续有力支撑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一张图实施监督将逐步向CSPON转型升级。面对“夯实数据底座,做强创新引擎,赋能多维场景”,从信息化建设到数字化转型发展背景下,作为城市规划设计从业人员,在后续的工作中,应积极思考,紧跟行业前沿,将这些规划智能大模型技术和前沿创新理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期待这些创新成果将进一步引领我院规划信息化建设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