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珠海辉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4009318138

DYNAMIC

动态

/
/
/
我院代表参加2019年第一届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国际会议

我院代表参加2019年第一届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国际会议

  • 分类:学习交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11-08 11:26

我院代表参加2019年第一届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国际会议

  • 分类:学习交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11-08 11:26

2019年10月28号至30号,第一届“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国际会议在南京东南大学成功召开,我院规划设计分院兰小梅、石晓、胡亚男、匡敏、黄祯、杨舸一行共六位成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东南大学主办及承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及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协办。

 

10月29号上午,研讨会正式拉开帷幕,会议由易鑫副教授主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领导、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领导、大会主席段进教授做了精彩致辞。

 

本次研讨会围绕“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的主题展开,旨在尊崇以人为核心、注重内涵发展与突出品质提升的城市发展新要求,会议设置了27场主题报告,讨论新时期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的范式转变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交流国际上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工作经验,探讨有效的城市设计政策与措施、梳理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的重点学术问题,研究组织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的战略思路等内容,将整个研讨会推向学术高潮。

 

会议现场

 

开幕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建国以《以人为本城市设计的数字化呈现》为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Jonathan Barnett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设计》为题,全国工程勘测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段进以《中国城市特色危机的人本性思考及武汉规划实施》为题,德国卡塞尔大学建筑、城市与景观规划学院教授、院长Uwe Altrock以《德国社会整治城市更新的20年经验回顾》为题分别作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

 

其中王建国院士以“什么是以人为本?什么是城市设计的以人为本?什么是数字时代的城市设计的以人为本”三个问题作为开篇,从古至今梳理了中国 “人本思想”的发展脉络,对“以人为本”做了最为系统的阐释。

 

 

Jonathan Barnett教授提出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气候问题,为应对气候挑战,城市应该考虑何地建造、何时建造,建造什么的设计决策,以开发一种新型的城市设计。

 

段进教授围绕特色资源梳理与愿景归纳、基于公众视角的城市空间的特色评价、城市空间特色规划导控三部分框架内容对武汉总体城市设计做了详细解析。

 

Uwe Altrock教授介绍了德国社会整治20年以来的经验,比如通过混合不同的投资;设立本地化的办公室,建立居民和市政厅的沟通桥梁;以参与式的需求为导向,自下而上,以整个社区管理为基础的整合策略,赋予有一定选择权的人权利等策略保证项目有效执行。

 

 

10月29号下午,法国巴黎贝尔维尔国立建筑学院教授Corinne Jaquand以《法国小城市的再规划:住宅、商业与生态等问题》为题,东南大学教授韩冬青以《重塑人的关系是历史地段空间再生的关键因素》为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主任曹昌智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现代城市设计》为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控规委会主任委员吕传廷以《广州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为题,东南大学教授董卫以亚洲城市历史与发展为题,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Carles Crosas 教授以《巴塞罗那的城市设计实践》为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副总规划师朱荣远以《城市设计理性与文明的思考》为题,同济大学卓键教授以《以人为中心:面向可持续智慧城市的大型机动性基础设施规划设计》为题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其中韩冬青教授系统性的分享了南京小西湖历史风貌区的城市设计历程,提出产权和机制是重塑人的关系的切入点,小西湖从1949年前的私有制到今天复杂的产权现状,项目从产权入手,梳理产权现状,按产权类型分类开展,进行地块分级,最终形成15个规划管控单元与127个微更新实施单元,由政府街道居委会、社区居民、国企建设平台和社区规划师组成的五方平台作为审核方,保证各类不同产权组团的项目的品质。

 

朱荣远教授指出城市设计借助对物质空间或政策空间(环境)的设计来表现满足人们文明生活的状态,但这不只是空间的话题,而是超越空间表象的社会学话题。分享了深圳湾公园项目的设计理念和人文思想,提出在城市设计过程中要营造定居感、完善城市的人性化尺度、善用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关键任务。

 

卓键教授从交通的角度出发,指出大型交通机动性基础设施是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对城市社会经济和空间组织产生重要影响。在全球化竞争背景下,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大型交通机动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倡导以交通为切入点,回归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基本原则,更为综合全面的视角考虑这些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的融入与整合。

 

10月30号上午,德国蒂宾根大学Cord Soehlke 教授以《蒂宾根城市发展战略:都市、混合、小尺度》为题,杭州市政协城建人资环委主任何明俊以《城市设计的法律基础》为题,青岛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展二鹏以《老城区边缘空间的保护和修补——基于社会使用、城市功能及空间规划的几点思考》为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石晓冬副院长以《从百年金街王府井看城市设计的变迁和未来》为题,德国自然保护与能源变化技术中心主任Michael Krieger以《德国生态友好导向下能源转型的交往策略》为题,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赵志庆教授以《克制:人本的特色小镇成长之路》为题,东南大学副教授陈晓东以《基于波兰尼“居所”思想的城市设计再认识》为题,意厦国际规划设计合伙人张亚津以《共生城市——一种可替代性/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以及它在北京法源寺历史街区的特殊实践》为题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其中Cord Soehlke教授分享了蒂宾根大学城的一种特殊的城市战略,城市通过购买过去军营或废弃的工厂这样的棕色土地,建立部门,优先出售土地给各种各样的私人建筑合作社,这些合作社通过联合多个家庭共同盖房子,自己选择邻居,创建自己的社区,导致社区的人对整个地区的深度参与责任,由于概念的多样化让社区呈现广泛的社会多样性、功能混合、城市密度和丰富多彩的社区氛围。

 

 

10月30号下午,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副教授Anna Juliane Heinrich 以《年轻的城市设计师,包容儿童与青年的城市更新》为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创新中心杨韬副主任以《数字城市平台为题、李昊以厚度+活态:从历史静物走向共生遗产》为题,Wutopia Lab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俞挺以《倾听城市最微弱的声音——Wutopia Lab的城市为空间复兴计划4年实践总结》为题,重庆大学城市规划学院杨震教授以《基于品质提升的重庆城市设计实践及体系建设》为题,东南大学易鑫副教授以《1910年左右的城市设计:大规模及其范式的意义》为题,贾枚以《从上帝视角到普通人视角》为题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其中俞挺分享了工作室所进行的一系列城市微空间复兴计划,从建筑学、社会学、传播学的多重角度进行试验,将自身看成是一个关系的媒介物,把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每个微空间更新都看成是一个事件的集合通过他形成了一个关系网络,以身体、身份、时间、场所、技术等主题的分享了Wutopia Lab建筑事务所的城市复兴实验。

 

 

面对今天复杂多元的城市特质,以及新型城镇化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本次研讨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城市设计专家学者及管理、规划、科研人员和学生参与,从多个地方经验、多个面向及多个维度探讨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试图为未来城市发展和地方文化寻求更加适宜的发展方向。

 

透过本次学习让我们看到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多样模式,为我院未来开展城市设计项目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将使我院在构建特色珠海,打造地方文化的努力步伐中更进一步。

ACHIEVED

RESEARCH

CULTURE

页面版权所有 © 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粤ICP备17141026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