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珠海辉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4009318138

DYNAMIC

动态

/
/
/
“传承经典.创新未来” ——2019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大会参会感受

“传承经典.创新未来” ——2019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大会参会感受

  • 分类:学习交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7-02 11:20

“传承经典.创新未来” ——2019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大会参会感受

  • 分类:学习交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7-02 11:20

导读:主题为“传承经典.创新未来”2019年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大会于6月14-1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分会主办。参会有知名专家学者、行业嘉宾、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员、高校及企业代表等1000余人汇聚一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大会至今已举办20届,此次大会是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参会人数、交流项目最多的一次。

 

园林分院派代表参加此次大会

 

本次大会主要包括:开幕式、主旨报告、分论坛交流、闭幕式及学术考察五项内容。

 

一、开幕式

 

开幕式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分会理事长王忠杰主持。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高大伟、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陈重、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为大会致辞。孟院士围绕“迁想妙得”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产生的深远影响展开演讲。他认为园林艺术是“意象”的艺术,由抽象的“意”飞跃到具体的“象”就要依靠“迁想妙得”。孟院士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赠亲笔题词“大德日生敬为先,综合效益化诗篇,相地借景彰地宜,鹿呦鹤舞民享仙”,勉励新时代的风景园林工作者不忘初心,继古开今,保护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品传递正能量。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分会理事长王忠杰主持

 

孟兆祯院士为大会赠亲笔题词

 

二、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由9位嘉宾做了精彩发言。会议报告内容包括风景园林、建筑学、城市规划、生态文明及生态保护等方面。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催愷《让建筑回归自然》,报告以广西南宁园博会主入口、园博馆、清泉阁、东盟馆及昆山园,北京世园会中国馆,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主展馆,海口游客中心等为案例,以“让建筑融入自然,让形态反映气候,让风貌衔接地域文脉”为理念,从建筑所处的区位与环境,建筑平面布局,到绿色技术在建筑中的集成,建筑建成效果等,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让建筑回归自然,如何在创作中让建筑成为风景。

 

催愷院士主题报告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分院副院长陈振羽《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简介》,报告介绍了雄安新区规划编制历程、编制要求及规划对策,围绕“协同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引领,文化自信”四个方面做展开汇报。

 

陈振羽副院长主题报告

 

全国风景园林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媚道设计主持规划设计师何昉《深圳风景园林40年传承和创新发展》,报告通过时间梳理与案例分析,从拓荒先驱、传承理念、景观水保、千园之城、三级绿道等八个方面。讲述了深圳从80年代初期特区建设至今韧性构建公园城市,总结了深圳风景园林近40年的发展历程,是与深圳“奇迹崛起”同轨同步的实践过程。

 

何昉大师主题报告

 

三、分论坛交流

 

分论坛交流项目共计88项,内容涵盖了公园城市与蓝绿空间,园林与植物景观设计,城市与区域风景规划,生态修复与城市更新,展园与绿道规划设计,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乡村振兴与乡村景观,风景遗产与保护地,城市街景规划设计,科技创新与智慧化等十个主题。报告紧扣大会“传承经典、创新未来”的主题,既有总结传承,又有创新实践探索。响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建设生态健全、景观优美的生态环境的发展历程,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和对风景园林领域的要求和期待,体现了风景园林行业的责任和担当!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金云峰教授《空间规划视角下公园城市区域风景治理与自然资源用途管制》,报告从空间规划中优化国土空间、协调各类土地利用,审视风景名胜区等自然资源用途功能区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方面,提出风景规划用地分类与城市用地分类的多规合一思考。金教授指出,在当前,推动城市发展转型的公园城市思想的指导下,构建自然资本增值,融入社区参与的生态养民方式,确立从空间治理的“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应作为空间规划的专项规划的风景法定规划如何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如何与规划的事权对应是风景园林学界必须面对的问题。

 

金云峰教授主题报告

 

深圳奥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李宝章《探索人本自然与现代多元的城市公共景观》,报告提出“设计自然人本与现代多元的城市公共空间”,阐述了八个方面的观点。一是“景”是社区生活的景,“观”是社区文化的观;二是要人本与多元,不是单一价值,包括只讲高大上;三是要得体自然与自然而然,不要牵强做作与哗众取宠;四是要呈现地段的自然历史与人文历史痕迹,不要推平重来;五是要开放包容,没有身份预设,不要封闭排他;六是要公开合理地善待所有人,尤其平民是与弱势群体;七是要尊重地方的文化、生活方式与审美习惯;八是要欢迎更多的阶层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最后,李宝章先生又例举很多实例来佐证其观点,生动富有说服力。

 

李宝章先生主题报告

 

AECOM董事副总裁梁钦东先生《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新思考》,报告提出城市中心区整体降低机动车(特别是私家车)的通行能力和停车量,设置自行车专用道;打通背街小巷,提供复合商业、文化、艺术和休闲的可能性,鼓励复合发展、多功能融合与设施共享;散布节点,形成系统和网络,景观、艺术和公众活动成为引爆点。梁先生通过大量案例来说明观点,包括澳大利亚墨尔本市中心“霍德尔路网”打通背街小巷,提供复合商业街区的案例;美国旧金山中心“公共开放空间”在公共和私有空间共同推进实施项目;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中心“街边座位”等。

 

梁钦东先生主题报告

 

四、闭幕式

 

闭幕式,举行2020年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大会印章交接仪式。并宣布2020年将在广东省举办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大会,由广东园林学会承办。最后,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代表作6月17日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调研游览路线及行程安排说明。

 

北京世园会考察安排说明

 

五、学术考察

 

学术考察,6月17日全天考察学习北京世园会。世园会园区位于北京的延庆区,介于延庆新城与官厅水库水源保护区域的过渡地带,横跨区域重要的水系生态走廊——妫河两岸,毗邻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极高的生态敏感性,在北京市域生态空间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园区总规划面积为960公顷,约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120多个非官方参展方刷新世园会历史记录。

 

 

主题定位:本届世园会围绕“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的办会主题,将“世界园艺新境界,生态文明新典范”作为办会目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示范项目。

 

规划结构:世园会园区规划结构为“一心、两轴、三带、多片区”的空间布局,再加上中国馆、国际馆、生活体验馆、植物馆四家主场馆和一枚演艺中心,周边还设计了众多园艺相关的体验、互动。

 

 

中国馆: 效仿先人“巢居”“穴居”的古老智慧,中国馆被打造成一座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大部分展馆置于梯田之下,利用梯田大型覆土建筑结构的保湿隔热性能,降低建筑物采暖降温能耗。屋顶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场地采用透水铺装,地下设雨水调蓄池,经回收处理后的雨水将用于梯田灌溉,形成生态微循环。场馆利用地道风的理论实现新鲜空气的夏季预冷,冬季预热,有效降低空调系统能耗。中国馆的钢结构屋盖安装有1024块光伏玻璃,光能吸收效率更高,可以更好地适应建筑的形态走势。

 

 

 

中国馆总效果图、局部实景图

 

国际馆:在北京世园会会期承担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室内展览以及举办国际园艺竞赛的功能。它由94把花伞构成,如同一片花海飘落在园区里。花伞的上方采用新型光伏发电材料,提高光伏发电效率,用于整个建筑的内照明、动力等用能需求。花伞设计不只美观,还有强大的功能和独特的匠心。考虑到世园会举办时正值北京炎热暴晒的夏季,为了避免游客在进入场馆时因排队过久而出现中暑的状况,建筑师在若干朵“花伞”下留出了开放的公共空间,像一个城市遮阳伞,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驻足停留、休憩区域。

 

国际馆建筑效果图

 

国际馆内部实景图

 

植物馆: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建筑设计理念为“升起的地平”,建筑表面机理以植物根系为灵感,庞大的垂坠根系向下不断蔓延,将植物原本隐藏于地下的强大生命力直观呈现给参观者,不仅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更带领参观者踏上一场以感受植物根系力量为起点的奇妙植物世界之旅。

 

植物馆总体效果图

 

 

植物馆馆内实景图

 

北京园:北京展园给人直观印象:“真的到北京了!”红色宫墙倚玉兰,四合院中观山水。彩绘雕栏,亭台楼阁,山水静谧,美不胜收。

 

北京园占地5350平方米,与北京世园会的中国馆遥相对望,是世园会室外各省市区展园中面积最大的展园。园区入口参照“北京老城”独有的街巷建筑形态,兴建牌楼、建制胡同,穿过青灰色的胡同,一座南北正向的“四合院”映入眼帘。四合院是北京园核心建筑,采用北京典型的“三进四合院”中的“内院”格局。四合院周边花园围绕,以什刹海作为园林模型,筑山、理水,植木、造景,以此构成北京园的总体形象。园区北侧则以“红色宫墙”为借景,营造“我家住在北京城”的意象。北京园是一座“文化之园”,可让人们了解北京的发展历史及特色,品味四合院的春华秋实,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北京园也是一座“科技之园”,应用了花境、立体花坛、垂直绿化、花带、岩石园、水生园等多种园艺科技形式,收获颇多!

 

北京园入口实景图

 

 

北京园展园内实景图

 

结束语:通过两天的学术交流及一天世博园现场的紧张学习,品尝了一场风景园林的学术盛宴。此次学习,既有学术理论的思考,成功经典案例的借鉴,也有对技术领域创新、展望与构想。接下来,我们将梳理总结这次大会的学习内容,与同事们进行分享,为更好地提升专业技术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ACHIEVED

RESEARCH

CULTURE

页面版权所有 © 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粤ICP备17141026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珠海